• 田畴沃野间现代农业发展步履铿锵 | 喜迎二十大 数说好日子
  • 资讯类型:热点关注  /  发布时间:2022-10-15  /  浏览:7573 次  /  

走进明康汇生态农业种植基地,可以看到农场的每个大棚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后就能看到播种、施肥、打药等环节具体日期、品种与用量,追溯蔬菜生长全过程。“我们从选种、育苗、施肥到采摘,实现了全流程的数字化管控。”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安吉种植有限公司生产经理赵雪说。

为“菜篮子”装上“数字大脑”,以虚拟现实模式打破了从上游生产到终端销售的信息差,实现从菜园到餐桌全程关键要素动态追溯。“不仅如此,今年基地还新增了自动降温和喷灌系统,通过数字化监控措施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使农事管理更加便利。”赵雪说,依托物联网技术,明康汇生态农业基地建立“数字农场”,确保了蔬菜的品质和安全;同时,让农业生产从传统走向现代化,更加标准规范、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通过“数字农场”建设,明康汇安吉基地较传统农业生产肥料使用减少了30%,农药使用降低了40%—50%,人工成本也节省了10%。2021年,基地年产值2121万元;截至2022年9月,年产值已达3700万元。

利用水肥一体化智能技术,手机操作即可完成施肥灌水;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实时监测温度湿度、风力雨量、土壤墒情、病虫害情况……数字赋能,让安吉广大茶农从会种茶走向了“慧”种茶。今年是浙江鼎泓茗茶业有限公司使用智慧化设备助力茶园生产管理的第3年。在公司数字大屏上,茶园的种植、采摘、管护等信息一目了然。“参考这些数据,我们对茶园进行科学管理,绿色又高效。”鼎泓茗茶业总经理李小娟说。

鼎泓茗的数字化管理只是我县茶产业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我们针对安吉白茶消费者辨识难、市场秩序管控难、行业管理难、农资控量难等痛点难点问题,构建了安吉白茶产业大脑系统,并推出了安吉白茶数字化场景。”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婷介绍,安吉白茶产业大脑打通了7套数据源系统,归集土地信息、农户信息等14类452万条数据,同时向上与浙农码、浙农优品等4个平台深度融合,向下贯通15个乡镇(街道)187个村(社区),形成了全链条安吉白茶数据库以及茶产业一张图、生产监管一本账、品牌保护一个标、未来农场一体化、白茶服务一件事五大场景。

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对安吉白茶全域年度的总量、品质、生产的全流程控制;全县茶企茶农均实现“一户一码”,并纳入安吉白茶数字化管理体系,从源头进行种植、培育、采摘标准化品控。目前,安吉白茶种植面积达20.06万亩,茶农1.7万户,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0%,安吉白茶产值32亿元,品牌价值达到48.45亿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8800元。


进入十月,晚稻陆续丰收。在梅溪镇小溪口村粮油一体化综合服务中心内,大型烘干机正开足马力作业,一车车稻谷倒入地仓后,经过筛选机过滤稻秆等杂质,纯净的稻谷就会自动分批进入烘干机;在经历10小时烘干后,稻谷被运往加工流水线进行精加工。“从稻田收割到大米加工,全过程机械化,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投入,也确保了大米的品质。”安吉裕农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雷天明说。

守护好一方百姓的“米袋子”,现代农业元素正不断被融入粮食生产。近年来,我县积极打造粮食产储加销一体化综合服务中心(烘干、育秧、大米加工等),让种粮大户既能满足生产加工需求,又有储存销售能力,通过“机器换人”让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截至目前,我县已建成粮食产储加销一体化综合中心项目6个,年粮食加工能力达1.7万吨,提升储备能力1.2万吨。预计到2023年底,完成产储加销项目建设11个,预计全县烘干能力提升至5.14万吨,年粮食加工能力提至2.2万吨,育秧能力达到2.36万吨,基本满足产粮乡镇生产、储存、加工等需求。

       现代农业发展步履铿锵,越来越多的新科技被应用于农业产业,为我县农业发展插上智慧翅膀。自2018年以来,我县已连续四年获得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评价水平先进县,田畴沃野尽显好风光。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更多房产信息。(●’◡’●)ノ♥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帮助说明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收费标准 | 联系我们 | 留言咨询
安吉房产网  安吉房产网版权所有
合作电话 :13868281414(微信同号)
回顶部